1.有没有关于黄梅的诗句
黄梅,历史上称为“楚尾吴头”的地方。
山清水秀,人文荟萃,诗词文化源远流长。唐宋以来,许多诗词名家纷至沓来,观光黄梅山川,吟咏黄梅风物。
唐代诗仙李白,宋代诗词泰斗苏轼及白居易、柳宗元、张籍、宋之问、欧阳修、王安石等,都在这边陲邑县留下了不朽诗篇,有的汇入诗卷,有的刻于摩崖,永垂人间。这块多彩的土地,也孕育了自己的诗人,唐宋元明清各代,都涌现了黄梅籍的优秀诗人。
近代,更是灿若繁星,登坛入典的达百余人。他们的诗词作品,远播江浙岭南、齐鲁幽燕,饮誉神州。
新中国成立后,黄梅人民吟诗放歌,唱翻身解放,颂党的恩情,出现了“欢咏高吟尽放喉”的新景象。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中华诗词重新登上文学殿堂,诗人激情迸发,诗词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天地。
1987年,该县县直机关成立了“流响诗社”。他们联络诗友,创办诗刊,繁荣了创作,传播了诗词知识,培养了写作新秀,成为鄂东文艺园圃的一朵奇葩。
在县直机关带动下,全县各地先后成立了“文昌阁诗社”、“清江诗社”、“八角亭诗社”等十几个诗社,70%的乡镇和中学都有了诗词组织。全县共发展了诗词会员2000多人。
黄梅县委、县政府领导还带头写诗填词,借诗词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。在1998年的伟大抗洪斗争中,县领导都挥毫放吟,那一篇篇诗章,如战斗的旗帜,进军的号角,有力地鼓舞了军民抗洪斗志。
在香港、澳门回归的欢庆的日子里,县委领导也都喜吟诗篇。 在黄梅,有一批如醉如痴的诗人。
他们为“弘扬国粹甘倾力,敢作诗坛一丈夫”。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刘文芳工作之余,热心诗词文化,到乡镇去发动建立诗词组织,到学校讲授诗词知识课,到中青年中去培养诗词新秀……黄梅孔垅镇“文昌阁诗社”社长许学群,是个建筑工人,他读诗、学诗,短短几年就写了500多首诗,被诗社推为理事。
他把自家楼房腾出一层给诗社办公,捐资印刷诗刊,先后已捐款1.5万余元。1998年,“文昌阁诗社”社员大会,一致选他当了社长。
该县小池镇“清江诗社”社长王纬,以惊人的毅力,笔耕3年,创作了12万字的“三国演义”叙事长诗,成为黄梅诗词创作上的一绝;还有父子吟咏,兄弟吟咏,姐弟吟咏,全县乡镇、村落到处装满了诗。 1993年,侨居美国的华侨吴求剑回黄梅,捐资在五祖寺建立碑廊,当地赠诗一首作谢:“万里云天惹恨长,萧萧白发渡重洋。
东归银燕飞江汉,百岁难忘是故乡。”吴先生接诗后老泪纵横,表示永志不忘。
1996年,台胞赵龙、张连妹夫妇向黄梅县贫困山区卢府村捐资10万元,救助失学儿童。该村回赠画配诗一幅,诗曰:“翠竹琼枝,根连故土;高风亮节,德育新苗”。
他俩对此非常珍惜。黄梅县有的诗刊,还传到了美国、泰国、新加坡和香港、台湾地区。
诗词文化给黄梅人以丰富的精神食粮,活跃了城乡文化,陶冶了人们情操。正如湖北省诗词学会顾问傅庞如老将军为黄梅题赠的诗句:“霞染楚天地,江流万户诗。”
2.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
约客宋·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,
青草池塘处处蛙。
有约不来过夜半,
闲敲棋子落灯花。
黄梅时节,江南细雨淅淅沥沥,下个不停,润及千家万户。开头一句,展现的是南国一片迷蒙的整体景象,接着是草地池塘的近景。前者是目所见,后者是耳所闻。江南风景,有声有色。
阴雨连绵,空气湿润,池水陡涨,青蛙欢歌一片。诗的后两句是“约客不来过半夜,闲敲棋子落灯花”。深夜候客,无所事事,轻敲棋子,诗人心情闲适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,蛙鸣声声也如此悦耳。他时时在捕捉着客人到来的脚步声,听到的却是一片蛙鸣,因此印象极为深刻。
3.含有黄梅一词的诗句
黄梅时节家家雨,青草池塘处处蛙。
——有约 司马光青草湖中万里程,黄梅雨里一人行。——浪淘沙 白居易携手藕花湖上路,一霎黄梅细雨。
——清平乐 朱淑真毛衣未湿黄梅雨,雨滴江梨分外娇。——桃话冷落 明无名氏帆开青草湖中去,衣湿黄梅雨里行。
——送客之湖南 白居易黄梅县边黄梅雨,白头浪里白头翁。——九江北岸遇风雨 白居易 草堂少花今欲栽,不问绿李与黄梅。
——诣徐卿觅果栽 杜甫 思沾道暍黄梅雨,敢望宫恩玉井冰。——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(之芳) 杜甫青草湖中万里程,黄梅雨里一人行。
——杂曲歌辞·浪淘沙 白居易五月黄梅时,阴气蔽远迩。——晚霁中园喜赦作 储光羲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汉鼎诗词网 » 有关黄梅四祖寺的诗词(有没有关于黄梅的诗句)